云顶国际- 云顶赌场- 娱乐城壮美积石 向阳而行积石山县62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纪实
2025-09-17 17:17:08
云顶赌场app,云顶娱乐城,云顶,云顶国际,云顶国际娱乐,云顶赌场,云顶赌场玩法,云顶赌场规则,云顶赌场21点,云顶赌场在线,云顶娱乐场,云顶最新消息,云顶赌场会员卡,云顶娱乐,云顶APP,云顶官网
刘集乡团结村打造的牛羊标准化养殖科技示范园里,“咩咩咩……”的叫声此起彼伏,构成一幅有声图画。刘集乡负责人介绍:园区从去年6月开始修建,总用地面积28.93亩,投资1167.4万元,主要建有羊舍20栋、牛舍10栋,还有饲料加工棚、化验室等附属设施。每栋(棚)引进湖羊50只,一户一棚,7月5日第一批引进300只,分批次引进,目前已引进完毕。群众以分户认养的方式参与,由村集体合作社统一提供良种、技术指导、疫病防控和市场销售服务。园区理事长赵廷林感激地说:“国家的政策特别好,每只羊补助500元,养殖户自掏540元,园区为养殖户统一购羊、统一喂养、统一配种、统一销售,大家搞养殖,心里都很踏实。”
作为向全县牛羊产业提供良种和防疫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平台,大河家镇陈家村千头牛万只羊良种繁育中心总投资3659.9万元,占地196亩,建成牛舍11栋、羊舍14栋,由积石山县禹源益民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负责运营。现存栏羊7343只,其中基础湖羊母羊4000只,产羔3033只;羊累计出栏4136只,其中育肥羊3000只,引进奖补销售1136只。牛累计出栏70头,销售额共计527.7万元,其中西门塔尔基础母牛875头,产犊160头。预计每年供应合作社与农户良种母牛400头、良种母羊10500只、良种公羊700只,供应市场育肥牛273头、育肥羊4489只,年产值可达3118万元。对于繁育中心的发展情况,中心主任司马玉亮了如指掌。
司马玉亮说,繁育中心对全县养殖场(户)开展良种繁育、草料利用、圈舍改建、分段饲养、科学管理及疫病防治等节本增效实用技术培训与示范推广。采取确权到村、配股到户的方式,为大河家镇陈家村、四堡子村732户灾后重建集中搬迁安置户每户配股5万元,每户年保底分红1000多元。通过“良种联农、配股带农、土地联农,就业富农、饲草联农、技术帮农”6种联农带农方式,辐射带动全县2296户(次)群众户均增收2473元,确保搬迁群众有业就、稳就业,搬得来、住得稳。
“我们不仅草莓卖得好,草莓苗也卖得好。现在种了20棚草莓苗,苗的品质好,市场需求量大,一棚苗可以卖到好几万元;妙香7号和越秀两个品种的草莓尤其受欢迎,现在栽植,春节前就能上市。”王廷平说,“基地采用的科学种植技术和精细化管理成效显著,创新构建‘线上即时达+线下零距离’的双轨销售体系,通过‘多多买菜’、微信小程序等平台,让新鲜果蔬走进千家万户。当下,我们计划推出线下采摘体验活动,这样销售模式更加多样化了。”员工马芬莲一边采摘圣女果,一边说:“我是本村人,长期在这里打工,月工资3500元左右。我家有6口人,在家门口有这么一份稳定的工作,老人和娃娃也都顾得上,我很知足。”
“在政府的支持和团队努力下,景区焕然一新。这次重建新增了3处景观节点、1276平方米的观景平台和5466平方米的游览栈道,所有工程均已完工,为游客提供了更完善的旅游环境。”大墩峡保安族文化生态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学明说,“现在,重新开放的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功能更加完善,新栈道依山而建,在保障安全的同时便于游客观赏美景。景区立足‘生态优先、文化赋能、智慧引领’三大核心理念,将大墩峡打造成黄河上游生态保护示范景区、保安族文化活态传承基地、积石山特色文旅标杆项目,带动周边村民在景区就业。并通过开发旅游产品,经营餐饮、民宿等,让村民稳稳地吃上‘旅游饭’。”
6月27日,随着压路机的轰鸣声持续回荡,灾后重点交通重建项目——X063线柳沟至大河家公路灾后恢复重建工程迎来关键节点。当天,工程路面铺油作业完成90%,标志着这条承载2.2万名群众期盼的“希望之路”即将全线线公里,起点位于柳沟乡尕集村,途经上坪村后转向抵达大河家镇。地震发生后,这条连接3个乡镇、10个行政村的交通要道受损严重,部分路段路基塌陷、路面开裂,严重影响沿线群众出行与物资运输。经过4个月的建设,这条凝聚着希望与力量的道路正式通车,彻底改善了沿线万名群众的出行条件,串起特色种植、乡村旅游与大河家镇商贸中心,形成“交通+产业”联动发展新格局,全县路网结构更完善了。
在灾后重建过程中,这种共治共议显得尤为重要。“家里面有啥问题,社区干部和物业都能很快出面解决。”提起社区的服务,居民闵有卜连连称赞,“我们是这里第一户拿到钥匙、第一户搬迁的人!搬到这里,干啥都方便。以前住在山沟里,两个孙子上幼儿园,山路不好走,骑着电动车,我一天来回要送4趟。现在两个孙子都在附近的小学、幼儿园念书,接送方便得很。”闵有卜家里6口人,儿子儿媳在上海开牛肉面馆。新家收拾得干净整洁,老两口带着孙子们住在这里,满眼都是对新生活的称心。
地震发生后,吹麻滩镇便民服务中心进行了原址重建,去年11月搬至新办公场所后,整合多项服务功能,突出党建引领,设置便民服务中心功能分区和党员先锋示范岗,将便民服务阵地打造成群众家门口的“红色堡垒”。走进服务大厅,医疗、养老和劳务等10余个专业化窗口整齐排列,形成紧密衔接的服务矩阵。从民生保障到公共服务,从户籍办理到权益维护,居民的各类办事需求在这里都能得到精准响应,完成了从“多窗分散”到“集成便捷”的全面转变,构建了“一站式接待、一条龙办理”工作格局,落实“管理、办公、办事、服务”一体化运行、实体化运作。
如今的朝阳社区,党群服务中心、卫生服务中心和学校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,形成了“多民族共居、多文化共融、多服务集成”的治理格局。傍晚时分,老年人活动中心里,各族老人围在一起下象棋;不同民族的邻里,坐在一起拉家常;孩子们手拉手,嬉笑玩闹……这种日常化的交往交流,彰显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实实在在的生活图景。“千里捎书为一墙,让他三尺有何妨。万里长城今犹在,不见当年秦始皇。”一首诗,包含了中华民族谦虚礼让的传统美德,也留下了一段临夏“仁义巷”的美谈,一个个临夏“仁义巷”“舒心巷”的故事在积石山的大地上演……
初秋的阳光已不再炽热。刘集乡团结村感恩广场上,各族群众在树荫下三五成群地在围成一圈下象棋,公益性岗位人员在清理杂草,村民高兰英在门口的花园翻土,她告诉记者:“门口出去就是大广场,娃娃们一有时间就跑到那里玩,老人们也常常吃完饭就聚在一起拉家常。逢年过节,村里都会在广场举办活动,团结得很!”团结村下辖6个社,共有385户群众,全村有汉、撒拉、保安、东乡、回、藏、土、羌8个民族,在党中央的关怀下、在好政策的扶持下,在省、州、县、乡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,团结村的各族群众把“团结”二字刻进基因,紧紧相拥。
原来,在扩建村道时,2社回族村民马树麦为了全村人利益,将原本计划修建采光足、位置佳的北房改建为西房,自愿让出了长18米、宽1.5米的宅基地。4社保安族村民马维虎先后两次拆房让路:第一次是在2024年8月,他拆掉了已经修建好的西房,让出了长41米、宽1.5米的宅基地。随着村里牛羊产业示范园的建成,为打通村道与养殖示范园道路的“堵点”,方便运输车辆出入,今年2月,马维虎在原有让出长度的基础上,又出让了宽0.9米的宅基地。村民的这一行为传承了传统“六尺巷”典故中谦和礼让的精神,“三尺巷”由此得名。
壮美积石,向阳而行。积石山人民正以崭新的姿态,迎接每一个黎明。他们深知,重建的不仅是遮风挡雨的房屋,更是风雨同舟的信任;修复的不仅是田园街巷,更是心与心之间的依靠。那些在至暗时刻点亮希望的一束束微光——无私的援手、坚毅的眼神、不离不弃的守护,早已沉淀为这片土地最温暖的精神底色。灾难终会褪入记忆,而从中绽放的人性光辉将永不落幕。它如积石山般巍然屹立,又像黄河水长流不息,见证着一个民族于逆境中开花、在重建中超越的伟大历程。